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登基吧,少年 > 第一百一十四章 长夜之饮 中

第一百一十四章 长夜之饮 中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鲍家门口。m.x23us.com

马车停下,鲍老大夫下了马车。

一下午跑了三家,老爷子也有几分疲惫。

第一家是当家老爷的真病了。

之前想着让儿子去赴宴就好,可如今这气氛,却是不敢了,挣扎着也要起身。否则被新元帅误会怠慢,岂不是冤枉?

都是几十年的老主顾,求到鲍老大夫身上,鲍老大夫能如何?

少不得亲自跑一趟,亲自施针,又给留了两枚人参补气丸。

另外两家则是送妾给过江平的。

之前多得意,眼下就多心虚。

要是闺女还在州衙,还能接回来,与江平断绝关系;可人都被带走了,这关系就黏糊在身上扯不开。

自己吓唬自己,折腾的没精神,听说有人请鲍老大夫出诊,就跟在后头凑热闹,想要借机打探一二。

鲍大这两日出入州衙如常,可都在大家眼中。

鲍老大夫能说什么?

他什么也不知道啊!

不是没问过老大。

可老大一个大夫,接触的都是下边人,也没有机会见几位元帅与将军。

鲍老大哥这一闭口。

这两家越发没底。

其他人家听说鲍老大夫还如常出诊,也有心思请来探问。

可听说一连三家请了,还有两家处境微妙,大家就都老实了。

一动不如一静,这个时候还是安分吧。

要不然被误会私下里拉帮结伙怎么办?

……

京味楼下。

停了一辆马车,装饰寻常。

郭家儿孙都出来,很是子孙繁茂,三子八孙,长孙已经娶亲,幼孙还在襁褓中

郭老爷看了眼,指了指孙子那头:“十岁以上的跟着,十岁以下的回去吧!”

郭掌柜立时应了,招呼几个大的子侄上前。

郭二爷却道:“爹,帖子上说带儿孙过去……”

郭老爷摇摇头:“又没有女眷,带了吃奶的娃娃过去谁给你哄孩子不成?”

郭三爷道:“让四哥儿留下,五哥儿去……九岁与十岁不差什么!”

四哥儿是郭掌柜幼子,今年十岁。

五哥儿是郭三爷长子,今年九岁。

孙辈一起排行,一、二、四是郭掌柜之子,三、六、八是郭二爷之子的,五、七是郭三爷之子。

郭老爷看了儿子一眼,又转向长子:“老大,你怎么说?”

郭掌柜颇意外,随即摇头道:“不用多此一举,不至于就到那个地步!”

郭三爷却是坚持:“大哥,若是没事自然都好……可万一呢……”

郭二爷在旁听得骇白了脸:“爹,侄子们都别去了,还是儿子去吧……

虽说州府帖子是“携儿孙”,可郭老爷也没打算阖家全往。

郭二爷之前是被留着看家的。

郭老爷看着次子一眼:“你兄弟也说以防万一……家里不留人怎么行?”

“那也当留老三……老三能当起家来,比儿子出息……”

郭二爷这个老实人难得的执拗起来。

郭老爷没有说话。

郭掌柜的却明白老爹的用意。

真要到了万一……留下性子绵软的老二,反而比性烈如火的老三好。

只是……

父子两人对视一眼,眼中都带了欣慰。

……

二十八个帖子,二十八家。

都到了选择的时候。

当家人是避不开的。

随行儿孙,则可以斟酌。

长子长孙少不了,霍元帅有独子在,要是真的只是选伴读,不带长子长孙,就是怠慢了。

两日的功夫,愁白了多少头发。

内眷妇人,流的眼泪都能用盆接了。

可是时间到了,各家各户当家还是坐上了马车,前往州衙。

……

州衙外,凄风苦雨。

州衙里,却是热热闹闹。

长辈们身份在这里摆着,没有必要亲自迎客。

霍豹、林平安分量不够,还得霍宝出面。

毕竟来的这些人,都是以后的“同志”,得让他们感觉到温暖。

霍宝就拉着霍豹、林平安打下手。

至于水进,则是跟着霍五、马寨主、唐光、邓健去了大营。

……

大家是为滁州兵的安置来的。

马寨主、唐光的直系九千人不动,另外七千滁州兵,四千是杜老八的人,三千是之前的滁州州兵。

这七千人,今日都交到霍五手中。

霍五没有留在手中,道:“老八的人手不动,给他留着。剩下的三千人,水进先练着,回头从这里挑亲卫……”

大家没有异议,只马寨主道:“永阳户籍人口一万多户,可以从永阳征一次兵。”

曲阳八千户,征了两万人。

州府永阳人口数是曲阳双倍不止,只有六千兵卒,还有征兵的余地。

霍五点点头,道:“等驹子他们几个上来,就下去征兵,第一批先征四千人!”

州府这边征一万也是能的,无奈大家现在缺粮。

只能分批征了。

……

州衙门口,已经有客人到了。

毫无例外,先来的几家都是商贾人家。

商贾人家,最会看脸色,也最知趣。

霍宝站在门口,身上只是家常衣服,身后还是背着锏囊。

他身边,站着霍豹、林平安。

这样的少年,这样的装扮。

大家心里有数,不会弄错人,都明白这就就是那位小元帅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诸天大明联盟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我岳父是李世民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北宋大法官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